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31 09:13:25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1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心得体会《《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2

暑期中,我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本书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将新课程的理念吹进我的心里。细细阅读《走进新课程》,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使我震撼。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角正在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死气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对新课程理念击节叫好的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转变教育观念的迫切。

此刻,学校部分年级的学科已经使用了新课程教材。那么,在拿到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必须在心里问自我一声:我准备好了吗我应当怎样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作为教师,尤其是像我有着几十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原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确实难上加难;可是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必定会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没。与其消极等待,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拿出“壮士断臂”的气概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以前,在我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可谓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此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理解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忙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不仅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正如蒋鸣和教授在我校报告中提出教学中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一道新的课题。这对我今后教学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仅要“”,还要“充电”。

以前,教学中的知识点都会在教科书中反映出来,教师只要把这些知识点讲深、讲透就能够了。此刻,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教科书的难度降低了,但看似要求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该怎样办如果我们仍旧像以前那样依靠教本、依靠教参,那将寸步难行。所以,我,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使自身知识储备能适应这一变化,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道难题。我长期教语文,自然对语文教学比较关注。此刻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那么语文课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难题。应对这些变化,必须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拓展自我的学科知识,很多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过去我们上课,更多地依靠“教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这让教师在感到没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自我需求。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供给了保证,教材不仅仅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并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过去,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不错的教师,许多地方对教师的考核和录用标准就是这些。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要学会整合。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

我虽然从教几十年,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对于新课程的理念还是十分缺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像年轻人学习,扬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使自我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自由翱翔。胜利必定属于那些进取准备好的教师,但愿自我是这样的教师。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3

本月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 ……此处隐藏6595个字……p>

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

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10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我也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紧之后,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先,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我舀汤自我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恶性的嫉妒源于极端化的自私,而极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狱之门,要想摆脱恶性的嫉妒,走出地狱,就要拥有“合作”这张通往天堂的“绿卡”。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自我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因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11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经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主角,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主角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教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此刻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应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我的教学实践:今日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教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构成自我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我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齐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12

本月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忙学生解惑、答疑,并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当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并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仅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那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理解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经过自我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本事。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构成进取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构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构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